跳至主要內容

家家掛紅燈,戶戶貼春聯,村村有好戲…春節假期雖已收尾,山東的年味依然持續。喧天喜慶的舞蹈中,觀賞踩高蹺、唱大戲、扭秧歌等特色民俗表演,參加黃河大集等形式多樣的活動,感受騰騰熱騰的煙火氣和濃濃的鄉愁年味。

「頭雁」引領創新


2023年12月,山東省文化旅遊廳公佈了新一批10家2023年山東省鄉村旅遊創新企業名單,其中包括山東石崮寨都市農業生態園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出26家鄉村旅遊創新企業,組建了一支鄉村旅遊的“領頭雁”隊伍,為全省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樹立了榜樣。
在等閒谷藝術小鎮,美術體驗寫生中心、陶藝工、鄉村博物館、龍灣書房等地充滿了文化藝術活力。改造原有村落,注入更多文化元素,塑造了獨特的藝術小鎮風格。建設與營運機制,實現了平台、創客與村莊的共同繁榮。記憶木工房、陶藝工坊、雲貴紮染等研學空間,建造了山東手造展示展銷中心、文房閣等功能區域,和銷售展示泗水鄉文創產品,打造了一批文化、製作、體驗於一體的文創中心。
近日,棗莊山亭區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勞動教育研學活動。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此項活動有效促進了鄉村旅遊休閒的農民增收,推動了山亭農業和旅遊資源的優勢轉化。充分利用採摘園、農家樂、民宿等豐富的農旅資源,組織了鄉村旅遊採摘節等活動,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為鄉村旅遊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不遺豐富體驗


目前,山東積極開拓非遺在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
走進濰坊市楊家埠村,青苔覆蓋的石階和古色古香的建築映入眼簾,吸引了絡絡不絕的遊客在街區內漫步,欣賞經典的非遺曲藝表演,親身體驗傳統技藝。村莊透過積極發展年畫和風箏旅遊,每年接待遊客達100萬人次,民間藝術品銷售收入達2億多元。
為更好地發揮非遺對鄉村發展的推動作用,坊瀟市著力建設非遺特色社區和村落。穩定發展30多個國家和地區。模式社區,使人們能夠享受「旅遊飯」。
「借助『非遺留景區』工程,核雕高峰次地出現在各大景區,讓更多的市民和遊客近距離感受非遺的魅力,實現了展示和銷售的雙贏。」濟寧市手工藝大師、核雕傳承人謝勇表示。
濟寧市泗水縣近年來大力實施“非遺進園區”工程,成功引進15項非遺項目到閒穀藝術小鎮,設置了小規模、核雕等非遺攤位,打造了“手工集市” ,透過靜態展示、現場加工和直播帶貨等多種方式全方位展示非遺文創產品。
在棗莊市薛城區的柳編非遺工坊,柳編技藝傳承人趙秀梅巧妙地運用手指,在材料之間穿梭,短時間內便完成了一件小巧的糞箕子。遺手工的樂趣,一邊講述柳編為鄉村旅遊帶來的改變。
棗莊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透過充分激活利用全區非遺資源,該區積極探索「非遺+文創+鄉村旅遊」等多途徑,不斷推動非遺工坊建設,推動當地居民就地就近就業,持續推動傳統文化的保育傳承與發展。

大力發展民宿


最近,山東積極推動旅遊民宿集聚區建設,透過成立民宿集聚區聯盟、組織展覽、召開論壇以及舉辦路演等活動,全面推進了該領域的發展措施。民宿集聚區,旅遊民宿集聚區建置以品牌化、連鎖化、群聚化的發展為主。
在濟南市西營街道,九如山休閒旅遊度假區成為一處度假綜合體,集30餘處藝文休閒體驗館和9家不同主題野奢度假酒店為一體。紅顏容木桶、快樂天體、閱木山居等高端民宿項目,初步實現了民宿集聚發展、市場共拓、資訊共享和客源互送的目標,進一步凸顯了民宿的鄉村旅遊熱點效應。
九如山休閒旅遊度假區副總經理丁乙函介紹說:「我們的員工主要是周邊週邊,他們經過培訓後承擔著度假區日常運營、服務接待、植樹造林、環境保護等工作。」佈局合理、內涵豐富、特色鮮明、服務優質的鄉村民宿集聚區,為遊客提供多樣化的旅居體驗,並在周邊商戶中發揮示範作用。
養馬島旅遊度假區近年來一直將民宿核心產品來推廣,注重主題化發展。馬島民宿及提升產品水準。管家、豐富的「漁民」體驗項目、興建海洋牧場等新業態海洋旅遊項目,同時注重保護傳統村落資源,力求向市民遊客打造一個充滿故事的民宿集聚區。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深入挖掘鄉村旅遊資源,深度開發鄉村旅遊產品,優化發展模式,借助“好客山東·鄉村好時節”品牌,持續推動鄉村旅遊的集聚化、精品化、特色化和時尚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