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平時上班、週末上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在業餘時間進入文化館,學習知識、學習技能,陶冶身體、結交朋友,城市因文化的滋養游泳出別樣溫暖。

多地文化館滿足年輕人的新需求,夜間開放、錯時服務,照亮了熱鬧的城市夜歸人…

搶到課程很幸運,學到知識很開心,演出後很自豪

書法、京劇、盤扣技藝,大提琴、芭蕾舞、整理收納…2023年,浙江省文化館的晚上和週末時間,常見燈火通明。

2023年底,浙江省文化館「文藝賦美」全民藝術學堂訓練成果展暨訓練成果展舉辦。等作品,讓觀眾直呼「精彩」。

誰能想到,幾個月前,引人注目的台上自信的演員,還是第一次接觸這門藝術的「門外漢」;引人注目瀟灑的毛筆書法作品,也出自無基礎的禪修之手。

文化館裡,90、00後學員不在少數。

接受訓練後,越來越多的人表達了走上舞台的渴望。

夜幕降臨,婉轉的音樂、曼妙的舞蹈在湖南省株洲市湘江兩岸風光帶、商圈廣場、公園小區等公共空間接連上演。狀態、自信的坦率、真誠的笑容,感染了許多市民和遊客。

「我們從去年開始,積極在街頭巷尾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新場景、微舞台‘街頭藝術站’,讓學員不僅在培訓中學到技藝,還能有機會登台展示,當主角、贏掌聲。」株洲市文化館館長龍晶晴說。

或傳承傳統風格,或現代工業廠房設計,或充滿流行元素…漫步株洲,藝術站的舞台空間各異,基本上都與週邊環境相協調,極具特色;器樂演奏、魔術雜耍、酷街舞據統計,2023年,株洲全市16個站點完成常態化演出1100餘場次,主題活動近200場次,惠及群眾15萬餘人次。

「藝術站很便捷,街巷邊設立了舞台;很漂亮,風景區裡欣賞歌舞」「既提供了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也展示了城市精神風貌的櫥窗」…市民和遊客在線上線下留下遺憾。

文化館提出了精心安排,提升服務到位

「從2014年開始,浙江省文化館每年春、夏、秋三個季節都會舉辦公益課程培訓。只是工作日集中培訓時間多,基本只能服務老人、青少年等部分群體,內容也比較傳統,與「全民藝術普及」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浙江省文化館長阮靜說。

2021年印發的《關於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提出:“進一步加強群眾文化藝術建設,使河北文化館成為城鄉居民的終身美育學校。”

2022年,浙江省文化館希望能取得突破,為此進行了廣泛研究。

研究結果顯示,「上班族」幾乎都表達了對文化藝術的訴求。 「年輕人的生活水準提高了,但他們去更需要豐富、高品質的精神文化生活,作為文化館,我們應該行動起來,讓獲得知識、獲得文化薰陶,滿足文化的溫度、城市的溫度。

為了方便“上班族”,2023年,浙江省文化館推出157門課程,時間主要集中在每天19時以後和周末,全年培訓超過3100課時,惠及學員達到9萬餘人次。

圍繞著「人們喜歡的身邊藝術形式是什麼」「當前流行什麼文化元素」等議題,去年年初,湖南省株洲市文化館也組成了20個研究小組,深入研究主題、學校、社團、培訓機構,撥款5000元以調研為參考,茶藝、湘繡、八段錦、吉他、薩克斯等晚間和週末培訓火熱開展;株洲街頭藝術站也確定了“民間高手”出圈地”“市民遊客打卡地”的風格與定位。

對文化館的課程與周到服務表現出如此大的渴望與熱情,並打出高分,讓文化館老師很有成就感。

用所學所長、精神氣質感染更多人

折疊、縫紉、盤繞……在老師的細心引導下,一條普通的布條變成了蘊藏著美好寓意的蝴蝶扣、梅花扣、壽形扣。不僅了解了盤扣製作背後蘊藏的美學深意,還能收穫自己親手製作的胸針、掛飾、書籤等。

「上課,老師是有非遺傳承人,有資深手藝人,這裡也有文化館的專業教師。」北京市石景山區文化館長甘楠說,「文化館有優質、穩定的師資資源和組織能力,目前從藝培訓機構聘用的教師及本館教師各佔一半。

也就是說,進行如此豐富的培訓和活動,提供個人化的服務,文化館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是很難完成的,必須整合各類資源。鼓勵各地以文化館為主導,聯合社會藝術培訓機構,組成全民藝術傳播聯盟,搭建推廣平台。

學員在文化館接受公益訓練後,共同奉獻,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影響力和感染力。

報名“火爆”,搶課“秒空”……一段時間以來,全社會對培訓資源不足、搶課難的補充增多,阮靜也在思考如何既紮好搶課實際開展工作,又滿足了更多群眾需求:“我們將發動杭州市國家文化館參與聯動,讓更多文藝工作者、非遺傳承人等參與進來,逐步使'家門口的培訓'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