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内容

国务院常务会议近日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强调要聚焦重点、外派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加强协调配合,加大必要的资源投入,多措并举打通服务堵塞点,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发展、相互补充。

这不是政策首次关注境外游客的支付便利。近年来,国家卫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相关机构提升境外游客移动支付体验。2020年,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国内强有力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组建鼓励境内支付服务机构为境外游客提供移动支付业务;2023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国家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提出,提高入境游客利用境外银行卡及各类电子支付方式便捷程度以及外币兑换便利性。

传统的方式是,外国人入境,机场有货币兑换服务,外国人换当地货币即可。但现在移动支付盛行,很多商户都没有现金找零。

外国人刷卡也不方便。根据2023年万事达卡重点商圈外卡(即国际支付银行卡)调研,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零售餐饮商户的外卡覆盖率不足四成。究其原因,一方面,这几年受疫情和金融监管等政策影响,外卡刷卡业务逐渐萎缩;另外,外卡刷卡手续费大幅上涨,几乎达到了支付宝的10倍。

目前,央行已同商务、文旅等部门规划确定重点商圈、机场、火车站等主要涉足境外场所,指导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加快推进重点商户开通外卡受理;同时,组织银行开展ATM外卡受理改造,提升支持外卡取现的ATM覆盖率。

但是,初步估计,除了少数几个商家、酒店,想要商家为外国人专门准备零钞,专门开通外卡受理,不太现实。更担心,手机承载的不仅仅是支付,还有一系列出行、预订等功能,所以,还是可以让外国人在中国方便地使用手机支付。

一种方案是,外国人可以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扫支付宝二维码。目前,支付宝已经可以支持境外7个国家和地区的10个电子钱包用户入境使用,但涉及的国家和地区数量还不够。境外电子钱包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无法解决门票、餐厅的预约、预订功能。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让外国人能够使用中国的手机支付应用,这样才能解决一揽子问题。

现在一些支付应用已经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最初外国人想要用中国的手机支付,要填写包括护照上的一系列个人信息,这让习惯了高度隐私保护的外国人有一些疑虑。随着便利化的政策实施,手续也简化了,只需要用境外手机号注册,绑定境外银行卡后,即可使用支付宝支付。 目前,央行已经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中国银联等机构推出“外卡内绑”“外包内用”“云闪付旅行通卡”等产品,创新研发数字人民币解决方案,满足境外来华人员的移动支付需求。

外国人使用预约功能,对App有更高的要求。以前,要买一张门票,比划几下,拿出钱就可以了。现在有钱也不行,要预约,需要在手机上进行一系列操作,对外国人而言存在明显困难。这就要求App、小程序有相应的外国版本,可以考虑利用AI技术实现一些小程序的翻译,平台可以给予技术指导,降低地域、酒店推出多语言版本的成本。

入境旅游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出口,不仅是国家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增加财富的重要来源。 枫制造业,入境旅游这种出口含金量很简单。外国人做一个饭、表演一个节目、卖一个纯手工的特色工艺品,没有进口的原材料、技术、品牌,利润几乎100%是由国内获得的。方便外国人,归根到底是有利于中国人,有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